宁浩:《我和我的家乡》跟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关系

   2021-10-19 160
核心提示:  外地亲戚上城里来看病,这事儿大家经常遇到,导演宁浩也遇到了。除了对疾病的忧心,亲戚还担心在北京看不起病——虽然有农村

  外地亲戚上城里来看病,这事儿大家经常遇到,导演宁浩也遇到了。除了对疾病的忧心,亲戚还担心在北京看不起病——虽然有农村医保,但是不知道能报多少,北京是否覆盖,便不敢做手术。宁浩说,你别想后面那些问题,我们可以帮助你。

  可一旦涉及金钱,平等的亲戚关系似乎多了一点亏欠,这让宁浩有点尴尬。等到做完手术,亲戚惊喜地发现医保可报销百分之八九十的费用,一下如释重负。亲戚又回到长辈的位置上,双方重新平等了。

  这事对宁浩触动很大,农村医保惠及农民,“确实是政府办的硬事”。在接到《我和我的家乡》“命题小作文”任务后,宁浩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异乡人的小故事,于是就有了分单元《北京好人》。

  此前在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中,宁浩执导的《北京你好》单元影片,以出租车司机“张北京”的视角看奥运会背景下的北京。这次葛优在《北京好人》中饰演的角色,沿用了“张北京”的名字,虽换了个职业,性格依旧吊儿郎当、不着四六,喜剧色彩颇浓。

  一直以“黑色幽默”“荒诞”“疯狂”为创作风格的宁浩,最近的作品多了些温情的底色。即将上映的《我和我的家乡》,以5个具有代表性的“家乡”为蓝本,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真情故事。作为该片总导演,宁浩总结,整体策划与出发点是3个关键词:变化、空间、小人物视角。

  在筹备阶段,宁浩和张艺谋、张一白商量,要用一个主题把各个单元串在一起,最后他们找到一个核心词——“变化”,家乡和千家万户都因为全面小康和精准扶贫而发生变化。确定主题后,如何串起来?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叙事结构是时间轴,每10年一个故事;在《我和我的家乡》中,连接线变成了5组空间概念,散落在中国版图上的东西南北中。

  宁浩习惯以小人物为视角讲故事,把落点定位在“人”。“家乡和祖国这两种力量感是不一样的。提到祖国会让人们觉得很宏大,有血脉贲张和自豪的感觉,而提到家乡则特别温暖。家乡应该是更具体的关于人的描述,关乎每个个体”。

  宁浩:提到家乡就像想起母亲,想起家庭一样,是非常人性化、人格化的,它应该是更具体地描述“人”,以及每个个体与事情的关系。

  《我和我的家乡》有几个关键词:变化,空间,还有延续了《我和我的祖国》里的小人物视。

 
标签: 推呀快讯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